地產銷冠碧桂園也要跨界養豬...
地產銷冠碧桂園也要跨界養豬,但悉數過往,8家企業5家虧損!
簡介
繼網易、阿里、萬達之后,碧桂園也加入了跨界養豬俱樂部。
繼網易、阿里、萬達之后,碧桂園也加入了跨界養豬俱樂部。
5月8日晚,地產銷冠碧桂園發布的一則招聘啟事,尋找養豬事業部負責人,一時間刷爆了朋友圈。據悉,2018年1月,碧桂園還發布過招聘農業博士的通知,應聘者專業背景包括農業機械、農業技術、養殖、畜牧等。聘用的博士將納入碧桂園“未來領袖”計劃。這是碧桂園面向博士的招聘和培養計劃,入職博士有望委以重任,每年都設有招聘指標。
跨界巨頭進入養豬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1這些年都有哪些外行跨界養了豬?
2008年,高盛又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余家專業養豬廠。而在此之前,2004年高盛收購了豬肉的下游加工業雨潤集團,2006年用20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雙匯下游的加工廠。掌握了養豬上下游產業鏈。
同樣在2008年,德意志銀行也將巨資砸向了養豬行業,注資6千萬美元,獲取上海宏博集團公司養豬場30%股份。
緊接著2009年,丁磊正式提出網易養豬計劃,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養豬事業。自丁磊曝出養豬大計后,其追隨者也大有人在。2009年6月,復興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被曝斥資1.6億,簽約江西養豬大戶國鴻集團,投資養豬事業。
2012年3月,武鋼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390億元于相關產業,其中包括養豬。于是,鋼鐵俠養豬立刻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今年年初,阿里云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宣布達成合作,將對ET大腦進行針對性訓練與研發,最終全面實現AI養豬。消息一出,轟動了整個養豬業。
此外,進軍養豬的資本名單還有萬達集團、聯想集團、北京中實集團、廣東德美化工、廣州知名房地產企業美林基業集團等。除了這些跨界資本之外,養豬產業上下游的企業及養豬企業也紛紛大張旗鼓地加入或擴大養豬。
2玩跨界有風險 8企業虧了5家
雖然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轉型之舉已經是迫在眉睫,但進入養豬潮的企業情況并不好,據相關資料顯示,涉足生豬規模化養殖加工業務的8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5家出現業務虧損,其余的也是業績大幅下滑。
有轉型企業向媒體表示,經歷了多年的市場磨練,對養豬行業還是有些青澀,融資的成本隨著市場的變動加大,包括各種規則條款的提前設置,市場對于生豬養殖加工行業估值持續走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資金的獲利空間日益收窄,資金鏈難以維系。
武漢大學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吳先明認為,企業跨界無非是兩種原因,一是由于主業經營不善,被迫轉型。二是有良好的機遇與資金條件,進行長遠的戰略布局。
“被迫多元化企業失敗的案例更多,造成的損失也更大。”吳先明認為,以鋼鐵企業養豬的事情為例,由于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企業尋求跨界發展養殖副業來度過發展寒冬,但目前都沒有起色。生豬市場價格波動明顯,而且市場對完整產業鏈的要求較高,大的養殖場尚且難以應對市場變化,中小規模的養殖更難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企業跨界經營,沒有生豬養殖的相關業務體系,這種“病急亂投醫”會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
3專家:跨界是把雙刃劍
跨界失敗案例俯拾皆是,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安林介紹,目前的總體情況是,企業跨界成功或失敗的幾率各占50%。
“業務拓展是否具有相關性很重要,這能影響跨界的成功率。”吳先明教授說,跨界企業經營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相關性多元化跨界,一種是非相關多元化的跨界路線。當前有一些企業的跨界經營,走的是非相關多元化的路線,這些企業跨界的領域與自身原有產業并不相關,由于它們對所跨領域的不熟悉,其跨界探索往往充斥風險。
吳先明表示,有些企業的主業不清晰、發展戰略不明確,本身已經存在危機,在資金鏈快要斷裂之前“病急亂投醫”地選擇涉足某個行業,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養豬潮的沒落便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企業本身而言,切忌主業經營遇到困境的時候‘病急亂投醫’,被迫進行多元化跨界。”他認為,盲目被迫選擇了一個行業來跨界,往往會加劇業內競爭,讓自己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一旦失敗,往往會造成特別大的損失。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準備進入行業領域的業務進行充分地調查研究,慎重地選擇自己的跨界之路。
“企業跨界發展,最好有相關業務的支撐,這樣才能有相關業務信息共享平臺去滿足客戶需求,跨界的成功幾率就會更高。”吳先明認為,跨界能夠放大利潤,并降低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風險,也許能在短期內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各路資本進入養豬行業的理由或許有些偏差,但逐利仍是共性。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表示:“我國是豬肉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設備的更新、疫苗體系的建立以及優質種豬的選育,都極大地提高了養豬產出率和豬肉質量,另外,國家鼓勵規模化、現代化養豬場的政策傾向都有效推進行業發展,而這些良好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勢必吸引資本入駐,相較于當前房地產市場低迷的現狀而言,也是資本的另一個有利選擇。”
(來源:豬場動力網綜合長江商報、新金融觀察報、互聯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