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糧油霉變說“不”
向糧油霉變說“不”
轉自農民日報
大家都知道,霉變的食物不能吃。霉變的花生、霉變的玉米、霉變的大米,一旦不小心食用,輕則嘔吐,重則死亡。因為這些霉變的食物中含有一種食品安全的“隱形殺手”——真菌毒素。
從11世紀歐洲的麥角中毒事件起,人類第一次見識到真菌毒素的危害。從此,科學家們正式打響了與真菌毒素的持久戰。然而,人類并沒有徹底戰勝它。2012年,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聯合江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西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單位,啟動實施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糧油真菌毒素控制技術研究”,再次向真菌毒素發起宣戰。
時至今日,隨著項目組專家研究出的糧油真菌毒素控制集成技術的試驗示范成功,人類終于可以有機會向糧油霉變說“不”,并在這場“阻擊戰”中占據主動。
現狀
霉變產生真菌毒素全球約 25%糧油受其污染
什么是真菌毒素?它是怎么產生的?長期從事真菌毒素研究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項目首席科學家劉陽這樣向記者解釋:“真菌毒素是由霉變產生的,它是真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等。從玉米、小麥、花生、到水果、調味料、中藥材、飼料、牛奶,真菌毒素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
發霉的大米
作為一種強毒性和致癌性的毒素,真菌毒素幾乎能夠污染所有種類的食用和飼用農產品。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25%的糧油受到真菌毒素污染。近年來,農產品中真菌毒素污染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
在我國,真菌毒素的污染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據介紹,由于受農戶個體種植、貯藏方式,以及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高溫高濕天氣的影響,我國玉米、小麥、稻谷、花生、干果類、中藥材等產品受真菌毒素污染情況嚴重,每年的糧油損失累計約3100萬噸??梢哉f,糧油產品中真菌毒素污染問題已成為我國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隱患,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由于真菌毒素嚴重的危害性,世界各國不僅紛紛制訂了相應的限量標準和法規,而且其限量標準值不斷降低,越來越嚴。而2001至2011年10年間,我國出口歐盟食品違例事件中,真菌毒素超標的占28.6%,這在單一事件中比例很高。
“糧油真菌毒素污染發生于種植、收獲、倉儲、加工的各個環節,它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重要瓶頸因素,嚴重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如何科學有效地防控真菌毒素的污染,已經迫在眉睫。”劉陽說。
- 上一條關于霉菌毒素的吸附原理
- 下一條豬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