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要點
豬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控要點
在豬場現實管理過程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常被忽略。在很多時候,當豬群發病后,患病豬經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上升。獸醫診斷往往包括附紅細胞體、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等疾病,而忽略了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中毒綜合征的特點
1、臨床見到的是多種霉菌毒素聯合致病的癥候群,而不是單個霉菌毒素致病的癥狀;
2、中毒綜合癥多以慢性中毒形式出現;
3、出現一些未見記載的新見的臨床癥狀,如眼結膜紅腫、外翻;尿似石灰水樣的尿液(尿石癥)等;
4、有多系統、多器官的病變。
豬群出現以下癥狀時應警惕
1、臨床癥狀:
食欲下降或不采食飼料,全身皮膚出現紅點,陰囊部皮膚呈水浸樣病變,病豬犬坐、咳嗽、氣喘、包皮紅腫、頑固性下痢或便秘,部分出現嘔吐、直腸脫甚至陰道脫;母豬不發情,配不上種,懷孕母豬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或產后無乳。個別重癥患豬出現癱瘓。
2、解剖病變
解剖可見有肺炎、胃炎、胃潰瘍、腸炎和腎炎等病變。有些霉菌毒素能直接導致豬肺水腫而急性死亡。其它病變還有淋巴結腫大充血、胸腔積水、心包積水、心臟冠狀溝脂肪呈黃色膠凍樣,胃穿孔,胃內膜脫落, 腸壁增厚,腸內部腐敗變黑,膀胱穿孔,肝硬變,皮下脂肪 黃染,血液稀薄,凝血不良,膽囊發炎,下頜淋巴結附近的結締組織有腐爛病灶等。
預防豬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
1、碎粒或有蟲蝕的玉米中毒素含量最多,可對玉米進行過篩,將碎粒、有蟲蝕粒的玉米去掉;
2、采購原料的一般要求玉米、小麥、高梁、稻谷、麩皮中的水分不超過14%,并應加強檢查,防止發霉變質的原料入庫;
3、保持庫存環境通風干燥,并縮短飼料成品和原料的貯存時間, 黃曲霉毒素最容易在長期倉儲的過程中產生,要嚴格按照“先進先出”的使用原則,并及時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
4、嚴重發霉的飼料要全部廢棄,絕對禁止飼喂。
5、在不能對每批原料進行霉菌毒素檢測的情況下在飼料中長期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是必要的。在母豬料和斷奶仔豬料中添加尤為重要。
母豬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豬霉菌毒素中毒后的治療
1、更換飼料,或飼料中添加蒙脫石進行脫霉,同時保證豬群充足的飲水供應;
2、急性中毒引起的重癥病例可根據臨床癥狀,以解毒保肝、清除毒素、強心利尿、補液解毒為原則進行治療。
清除毒素:內服蒙脫石,灌服人工鹽,盡快排出胃腸道內的毒素。
解毒保肝:靜脈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及維生素C注射液;
強心利尿:解毒保肝同時皮下注射適量的20%安鈉咖注射液,以強心排毒、增強動物抗病力,促進毒素排除;多喂青綠飼料,提高飼料中復合維生素、硒、葉酸的添加量;
3、治療母豬不發情:由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引起的母豬不發情,可1次注射氯前列烯醇0.2毫克, 或每天注射0.1毫克,連用2天;
4、無乳癥:由麥角毒素中毒引起的無乳癥,可多次少量外陰部皮下注射縮宮素,每次10單位,每4-6小時注射1次,連用2天。
- 上一條向糧油霉變說“不”
- 下一條霉菌毒素對蛋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