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脫石在禽畜飼養中有哪些功能?
眾所周知,雞、鴨、牛、羊、豬等禽畜是腹瀉、痢疾等疾病的易發群體,目前市場上對于防治該類疾病防治藥物眾多,但是還沒有一種療效好、適應性廣泛的特效藥物,另外由于農村檢測條件有限,往往不能判斷是哪種病毒或是細菌引起的,造成了錯誤用藥,延誤病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常見的痢疾防治藥物有氯霉素、痢特靈、瀉痢停、長效治菌磺注射液、凱力清注射液等。盡管它們對某些癥狀的腹瀉、痢疾有一定的療效,卻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毒副作用。例如,痢特靈長期超量使用,對豬體的B淋巴細胞有抑制作用,影響其疫苗免疫效果,另外使用痢特靈易發生中毒并有抑制蛋雞產蛋的作用;廣譜抗菌素氯霉素、長效治菌磺注射液磺胺類藥物能引起肝臟毒性和胃腸炎,甚至引發二重感染,對蛋雞使用后會使蛋殼變軟變薄,對豬的血液系統有損害作用;瀉痢停易造成藥物性肝炎和再生障礙性貧血;凱力清注射液長期大劑量使用易引起腎臟和神經系統的毒性反應。
因此在選用禽畜痢疾防治上藥物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用無抗藥性的藥物。抗生素、磺胺類藥物在治療畜禽疾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被列入首選藥物。但由于長時間、大劑量使用,均已產生了較強的耐藥性,有的磺胺類藥物甚至用到接近中毒量,療效仍不理想。這些藥物殘留在畜禽產品中,人食用后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耐藥性,給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
(2)、毒副作用小。有的藥物療效雖好,但毒副作用大,不宜使用。如呋喃唑酮(痢特靈)治療腹瀉、痢疾療效都較好,但毒副作用大。再如氯霉素、慶大霉素也為治療上述疾病的良藥,但前者因有致癌作用,已被禁用;后者休藥期較長(35天),也較少用。
(3)、休藥期。是指動物從停止給藥到許可屠宰或它們的乳、蛋等產品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在正常情況下,藥物的大部分經過轉化并排出體外,但仍有少量在動物體內轉化不完全或排泄不充分,在體內貯存殘留,即所謂“藥殘”。認真執行休藥期制度是消除“藥殘”超標、保障畜產品安全最基本的方法。某種藥物休藥期的長短是根據藥物進入動物體內吸收、分布、轉化、排泄與消除過程的快慢而定的。同一種藥物用法不同,休藥期長短不同,休藥期的長短還與用藥量大小有很大關系。